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华佛学网(pufo.com.cn),专业的佛学网站!
当前位置:中华佛学网>禅净双修> 正文

《金刚经》真实义 第十六至第十八

时间:2014-09-09 14:05 来源:未知 作者:无我 阅读: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经文】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注释】
 1、罪业:罪恶的行为所产生的业力。由此业力而造成未来的苦果。
 2、阿僧祗:古印度数目名称,是指数量无穷多的意思。
 3、那由他:古印度数目名称,指数量无穷多。
 4、果报:因果报应。今世之果源自前世之因,今世之因又导致来世之果。
 【译文】
其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的时候,如果被他人所轻贱,这个善男子或善女人,过去世的一切罪业在这一世死后原本应堕三恶道。但如今因为他受持此经而被人轻贱的缘故,他过去世所造的罪业就全都消灭了。他一定将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想起过去无量阿僧祗劫,在遇到然灯佛之前,曾经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所遇到的每一尊佛我都供养过,没有一个空过。如果有人于后末法时期,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要胜过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详细说后或有人听了心即狂乱,甚或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解读】
    受人委屈却无瞋心,用善意和智慧化解一切纠纷,不但爱你所爱之人,还能宽容爱护那些与你对立甚至伤害过你的人,为什么菩萨能够这样?因为他(她)相信因果,知道人家绝不会无缘无故伤害你,一定是前有其因后必有果,定是你有不对的地方或者上辈子把人家怎么了才会有今日;还知道如来藏中其实本无一个被骂之“我”,又何来所骂之人?所骂之事?菩萨见道后转依清净心,多生以来的嗔怒习气逐渐淡薄,以大乘“无我观”广行菩萨道,世间一切羞辱自然不在话下,在历缘对境中才能将如来藏中的染污种子一一清除,成就圆满菩提。
    如果有人受持读诵此经行菩萨道却被世人轻贱欺辱,那是因为他往世所造罪业原本应当受报堕于恶道,而今世以此功德换来重业轻报,先世罪业即当灭除,未来成就无上菩提,这实在是很划算的事,人家送福给你,焉有难过之理?
    供养阿僧祗恒河沙数佛所得功德,不及有人能于后末世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之千万亿分之一。若于在末法时节还能有人受持读诵此经,受持大乘了义佛法,此人所得功德之大,有人听后很难相信甚或出言不逊。这时候你就会明白,如果没有多生多世的善根和今生今世的因缘,的确是难以接受这个“无上甚深微妙法”,果然就像佛说那样:是经之义不可思议,所得果报亦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经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译文】
这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如何安住,如何降伏自心?
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生起这样的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后,而并无有一个众生被灭度。为什么?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其实并无一法是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
 【解读】
    入佛之人常会发起“四无量心”: “烦恼无穷誓愿除,众生无边誓愿度,佛法无边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菩提心福慧双修,有一天终于找到自己的金刚心如来藏,看到祂是那样清净无染,不像意识妄心那样躁动不安,于是感到羞愧,想要像祂那样安住,开始修正自己去符合如来藏的清净性,妄心于是渐渐被降伏,五蕴之我被彻底否定,不再住于世间一切相,同时无妨继续做入世之事,济度众生。无论何人,只要有“我”,就有“我所”,起心动念,处处着相,既然以妄心取相,那这个相也必定是妄相,似有所得,实无所得。清净心中原本无我,自然则无被度之众生。谁是众生?自己的这个“意识我”其实就是众生,因为祂出生了无数次,现在依然处于六道轮回之中,难道不是众生吗?先自度然后再度人,一切众生包括自己只要灭除了七转识烦恼即可称之为得度,这是站在众生角度,方便说有能度之人和所度之人,有成佛之道。但若依如来藏空性而言,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因此得度,众生真心原本即在彼岸。
    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转依清净心如来藏,即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亦无世间万法,包括这个“我”,因此如来说“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否?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
 【注释】
 授记:梵语,指佛对于发大心者授予未来成佛的预记。
 【译文】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么?
  不能这样说,世尊,如果我确已了解佛所说法义,佛当年在然灯佛那里其实并没有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是的是的,须菩提,的确无有任何法如来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果有法如来得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则不会给我授记:你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以事实上无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然灯佛为我授记并这样说:你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
 【解读】
    若能真正了解佛所说的佛法大义,即能得知如来当初于燃灯佛处的确真是无有一法可证,无有一法可得;因为真心原本一切具足,本无所得,如果认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有所得之法,那么第八识如来藏岂不是有增有减?既有增减,就有生灭,岂不成了生灭法?《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指的是谁?认为有所得者,说明此人尚未入佛门,燃灯佛自然不会给他授记。因如来于法无所得故,燃灯佛才与佛授记“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
    须菩提已断我见,不但人无我,而且法无我,所以能够“解佛所说义”,一法不住,如禅宗说的那样“百花从中过,片草不沾身”。
    如来藏没有自我意识,所以绝对公正,就像镜子一样,如实地映射大千世界真相。“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每一个生命的如来藏都随着这个生命的心相去投生,适合当狗的,如来藏就帮它来世变成狗身;适合当人就生人间,适合当菩萨就成就菩萨身,这是由如来藏的体性所决定的,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佛地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成就三身四智,成佛之后第八识如来藏转称无垢识。佛道非修而得,因为原本具足,亦非不修而得,因为如来藏中的染污种子清除之后方可成佛,一如摩尼宝珠为垢衣所覆,清除之后,光明自现。因此,如来说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从真实法身而言。同理,佛于然灯佛处授记时其实无记可授,是名授记。
 【经文】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译文】
何以这样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其实没有法佛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所得无上正等正觉,其中非有非无,无实无虚。所以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
 【解读】
    如来亦如去,诸法在其中。如来者即佛法身,无取无舍,随缘应物,此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说如来得无上正等正觉,那是因为他尚不了解如来藏的体性,不知空性心中确是无有一法可得。
世间一切万法无论是善是恶,皆由如来藏所生,所以“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来藏成就世出世间一切法,具足无量无边功德,但其本身却无智亦无得,说祂好也行说祂坏也罢,人家毫不在乎,不思善,不思恶,超然物外,又在其中。说祂为“实” ?可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用手术刀将身体一份份切开也找不到祂,一切科学仪器不能验证祂的存在?说祂为“虚” ?可为什么古往今来的证道者都能亲身验证“祂”的真实存在?而且说的全是这一个?不像是其他宗教中谁也没见到过、完全凭着意识心臆想而有的造物主和神仙。眼见佛性之人还能在其他生命和一切世间事物上看到祂之妙用。以是意故, 古人方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说。真心感谢这个虚幻无常的五蕴色身,才使我们今生有三乘菩提可修,才有实相心可证。尽管无“实”即无“虚”,但若无“虚”亦无法显现这个“实”,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公案三:
僧问杭州永明寺延寿禅师:“如何是永明妙旨?”师曰:“更添香着”。僧曰:“谢师指示”。师曰:“且喜勿交涉。”师有偈曰;“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景德传灯录》)
 【经文】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译文】
须菩提,如来所说一切法就不是一切法,所以叫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很高大。须菩提说:世尊,如果您说人身长大那就不是大身,这样才叫大身。
 【解读】
    所说一切法者,因缘和合缘起缘灭,万物有生则必有灭。万法无常,法无实性,即生即灭。因为无常,所以即非真实而有。是故说“即非一切法”。生与灭性同具。所谓生灭法是从不生不灭的法性中所生,一切法皆亦如此。譬如人的色身,本由自己的如来藏以及前世业力和父母因缘加上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暂时而有,所以非真。有生有灭,不能长存,所以虚幻。是故如来说此身非身,依不生不灭如来藏,方有此身的色法存在;若无如来藏,此身即灭。
    从另一角度来说,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或是直接生,比如五蕴色身;或是间接生,比如山河大地。所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经文】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译文】
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说:我要灭度无量众生,那他就不叫菩萨。为什么?并没有一个真实不坏的法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中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 须菩提,如若菩萨这样说,我应当庄严佛土,那么他就不名为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一切法中无我之理,如来说他真是菩萨
 【解读】
    菩萨是觉悟的众生,他已经了悟法界实相。所谓实相即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菩萨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说明他心目中还有一个能度众生的我以及所度之众生在,有“我相”和“人相”,还没入门自然不名为菩萨。
    若自称“我当庄严佛土”亦复如是,只要心中还有个“我“就不名菩萨。庄严佛土,一是指我们自心在净除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后,第八识如来藏中含藏的染污种子得到净化成为无垢识,亦名真如,是名自心佛土庄严;二是任何一个佛土都要有足够数量的有情众生才能成就。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位佛子而言;弘法利生就是在庄严自己未来的佛土,因为每一个被你摄受的众生,都是成佛后的你座下的菩萨众,法不孤起,没有众生就没有佛。近些年来,神州大地“盖庙之风”愈演愈烈,政府民间齐动手,寺庙越盖越多,越盖越气派,“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但若以为这就是在“庄严佛土”,那就错的八丈远了;佛土庄严是指自心佛土,绝非什么表象佛土。就像梁武帝一口气盖庙三百座,以为在远道西来的祖师面前能获得赞赏,却被达摩当头一记闷棍:“没有功德”。
    无论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要想得入其门都离不开“断我见”,而三乘佛法中的“无我相”不尽相同:大乘佛法中除了有二乘佛法中的“人无我”内容之外,还有更深一层“法无我”,这就是三贤位菩萨所证的有关“此经”之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乃至唯识学中的一切种智,从世间一切万法中一一证实果然都是“无我”,一切种子都是由“此经”如来藏中所出生,这样才称得上是“通达无我法者”,实证无生忍、无生法忍,对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通达“诸法无我”,知一切法空,一切法究竟无我,如来这时才会认可;此人“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译文】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有肉眼吗?
如同您所说,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有天眼吗?
如同您所说,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有慧眼吗?
如同您所说,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有法眼吗?
如同您所说,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有佛眼吗?
如同您所说,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吗?
如同您所说,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同恒河中所有沙那样多的恒河,这些恒河中所有沙那样多的佛世界,算不算多?
非常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这些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全都知道。为什么?如来说诸多众生心其实都不是心,这才是实相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解读】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其中差异何在?顾名思义,作为人类,父母所生之眼即为“肉眼”,天眼则有“修通”和“报通”之分,投生到欲界天或色界天当然会有天眼,此谓“报通”,如果方法得当,人间亦能证得“天眼通”者,属于“修通”,世人不明此理,以为是生命中的特殊现象,称其为“特异功能”羡慕不已;后三种唯佛门中方可得见;明心见道后能够看见大千世界一切万法的真实相,有了般若智慧,称为“慧眼”;如果再进一步修学一切种智、道种智,了知诸法无我,实证大乘佛法的“法无我”,就有了地上菩萨的“法眼”;到了佛地成就三身四智,前五识出生成所作智,第六识有了妙观察智,第七识升起平等性智,第八识则有大圆镜智,这时才称得上“佛眼”。
    在证得法界实相心后就会断除我见,对这“五眼”有了真正的认识。自知这五种神通其实是每一众生如来藏中的本有功能,不谓因修而得,亦不谓不修而得,只要沿着成佛之路坚持不懈,早晚都会一一出现:去然还净,光明自现。凡夫众生只有肉眼,若修神通可有世间天眼;大乘菩萨证得慧眼、法眼;佛眼唯佛有之,前者不知后者,后者涵盖前者,随着个体证量不同,相互层次天地悬殊。如来以佛眼观察大千世界,就像恒河中所有沙那么多的世界一切国土中,所有众生皆由妄想因缘而出生若干种心,此种种妄心,如来以佛眼皆可如实了知。众生世世缠缚因果轮回无量世,所生的意识妄心无量无数。过去、现在、未来之意识妄心都是虚妄无常。过去世之意识心舍寿以后即灭,不可能再来今世;今世的意识心死后亦不可能通往未来世,每一世都是一个全新的意识心我,循环往复即有若干种心。所有的众生心籍如来藏、地水火风四大种、父母因缘以及前世业力而有生灭,不能长久,所以“诸心皆为非心”,非心之心的金刚心如来藏从来不会反观自己是否存在,也意识不到还有“过去、现在、将来”之分,祂只是根据你的业力种子平等一如地显示结果,决定你在六道中的哪一道领受异熟果报,不论你在哪里,祂都永远与你同在,因此如来说此心“是名为心”。
    为什么说“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因为所有众生若干种心都不出意识心范畴,意识妄心与真心如来藏之间的关系是子与母的关系,意识心是如来藏的功能之一,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但见闻觉知一切心行却离不开如来藏,众生若干种心皆隶属于如来藏所生的意识心,如来藏岂能不知?所以说“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第八识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既然是识,就有识别功能,只不过祂的识别功能不在六尘之中运作。祂所识别的是六尘以外的诸法,换句话说,祂能通过流注意识种子把我们众生所熟知的心——六个识和所了别的六尘变现给你,但祂却不去了别六尘境界,阿赖耶识的知觉不是修行而来,而是本来就有,又名本觉,悟得这个本觉就叫始觉菩萨,然后悟后起修直到妙觉位,这一过程都是渐觉,只有证得这个本觉清净心,才有渐觉修学的历程可说。经由实证如来藏、转依如来藏而修行,最后一定可以清净五眼,发起五力,未来佛地的法身、报身、化身,以及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都可以在这个如来藏摩尼宝珠中证得,乃至二乘圣人所证的八种解脱和六种神通,都能用如来藏心的境界来印定其真假。
    为什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只剩回忆,谁也无法留住时光,所以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的一念之中九百次生灭,根本就没有一个“现在”可说;未来还没到来,只有畅想,心念又称意识流,“一切种子如瀑流”,瞬间即逝,一切现象界生灭变幻、了不可得。吾皇“万岁”喊了几千年,哪个活到了现在?

(责任编辑:无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